首页 育儿 正文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

2020.2.26 毛毛简笔画 育儿 阅读(90)

“你的童年,我的童年,好像都一样。”

熟悉的音乐响起,眼前浮现出一家五口嬉笑打闹的画面。

小时候看时,那种被逗地捧腹大笑的画面,还清晰可见

可一眨眼,14年已经过去。调皮捣蛋的刘星依然是“搞笑担当”,懂事的夏雪依然惹人怜,可爱的夏雨还是那么可爱,妈妈刘梅一如既往的暴躁。

再看那个喜欢讲大道理的爸爸夏东海,却发现他是一个真正的育儿高手。

为什么《家有儿女》可以一直火?我想这就是原因。

小时候看是喜剧,长大了看是满满的教育意义。

对于教育子女的问题,也许从来没有统一的标准。但是,夏东海的这几个育儿经验,也许值得父母学习一生。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1张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2张父母尊重孩子

孩子才会尊重他人

记得《家有儿女》有一集,夏雪的同桌被查出恶性肿瘤,知情的小雪,很是伤心。

对此,刘梅表示,“这孩子什么事都藏在心里。”而一直尊重孩子的夏东海则说:

“每一个孩子,在成长的过程中,都有自己的小秘密。有时候,他不愿意被人知道,往大了说,尊重隐私权,恰恰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,往小了说,如果一个孩子得不到尊重,他怎么能学会尊重别人。”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3张
深表赞同。

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也曾说过:“教育孩子的前提,是了解孩子,了解孩子的前提,是尊重孩子。”

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,而是独立于父母的个体。

只有在成长过程中,尊重孩子,给予他们应有的权力,他们才能更好地感知这个世界,从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。

从黄多多来看,黄磊和孙莉夫妇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成功的。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4张

早些年,黄磊和女儿多多参加《爸爸去哪儿》时,贝儿想借多多的狗玩一会,于是征求黄磊的同意。

黄磊并没有以大人的姿态擅作主张,而是让贝儿去征求多多的意见。

黄磊曾说:“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,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,她有她的秘密,她的想法,她的人生。她不属于我,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,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,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。”

池田大作说: “尊重孩子的人格,孩子便学会尊重人。在家里,要从小就把孩子当作独立的社会人来养育。这样培育出来的孩子,走上社会便能够成为独立的社会人,并具有后生可畏的劲头。”

父母只有尊重孩子,孩子才会学会尊重他人。

在成长过程中,备受父母尊重的孩子,才能成长地更好。

 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5张教育,不是让孩子快乐

而是让孩子学会乐观

一个拥有乐观心态的人,精神是丰满的,可以笑对人生的难。

记得有一集,夏雪当导演编排舞台剧,由于要求太高,演员纷纷罢演。

受了挫折的小雪,于是冲朋友发了火。

对此,夏东海没有严厉批评,而是让小雪懂得了这么一个道理:

“人这一生当中,会遇到不少挫折。你要遇到挫折怎么办?一要镇定,二坚强,三团结,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条,就是乐观。”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6张

乐观的人,在危机中可以看到机会,在危难中可以看到未来。

还记得去年南昌一15岁的男生跳楼自杀的新闻吗?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7张

15岁,正是花儿一样的年纪,那纵身一跃从此在这个世界上消失。

在这男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?难道还有比活着更重要的吗?

在大家纷纷表示疑虑的时候,男孩的一封遗书给了我们“答案”。

“这会是一条定时说说,当你看到这条说说的时候,大概再也见不到我了,这是我为数不多不带滑稽的说说,我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不少欢笑,但无法给自己带来欢乐,我想离开这个世界。”

没有应对挫折的良好心态,使得男孩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生命。

孙云晓曾说:“如果有人问我儿童最需要培养的品质是什么?我会说乐观。孩子是否乐观是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志。”

乐观的孩子,人生才会充满希望。

父母应该从小教育孩子以乐观的心态,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。

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。

只有乐观的人,才能发现生活中的乐趣。

 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8张最好的教育,是父母的言传身教

东汉语言学家曾这样定义教育:“教育,教,上所施,下所效也,育,养子使作善也”。

了解孩子的夏东海,深谙这个道理。

记得《家有儿女》有一集,老尚为了让投资方找夏东海当导演,于是谎称夏东海是从美国回来的,并安排了电视台的采访。

了解情况后,夏东海没有被利欲熏心,而是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老尚。

“我一直就教育他们,做人要诚实老实,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,不能胡说八道,我现在带头胡编乱造,这以后我怎么教育他们……”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9张
父母是一面镜子,孩子是什么样,照一照就知道了。

今年刷爆朋友圈的杨晨煜,以730分的成绩创下广西历史上的理科最高分。

在去年,还拿下第35届全国中小学物理竞赛的全国银牌。

更让人敬佩的是,杨晨煜不仅学习好,而且人还长得帅,爱好也广泛,羽毛球、足球和书画都玩得很溜。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10张

人们不禁感慨,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?

采访中,杨晨煜妈妈给出了答案: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时候,监督孩子养成习惯。父母也要自律,不能自己拿个手机,而要求孩子学习。

毋庸置疑,父母的高度自律和用心良苦,造就了现在优秀的杨晨煜。

美国作家鲍德温说过:“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,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。”

要想孩子成为优秀的孩子,我们要先成为优秀的父母。

最好的教育,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。

 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11张

给孩子最好的成长,是学会放手

初来新家的夏雪很是抵触“新妈妈”,于是总是找事刺激刘梅。

夏雪为了表达自己对亲妈的思念,把一家的合照放在了客厅。

调皮捣蛋的刘星也不甘示弱,把合照也摆在了茶几上。

夏雨也跟起了风,凑起了热闹。

于是,就爆发了“老照片”的风波

急于解决问题的刘梅,催促夏东海赶紧想办法阻止这场闹剧。

谁知夏东海,却做起了“甩手掌柜”。

面对不解、着急的刘梅,夏东海解释道:“咱们这一走,只能使他们把问题解决得更好。”

其实,夏东海也曾多次在三个孩子爆发矛盾时,选择让他们自己解决。

在夏东海看来,现在孩子还小,将来肯定还会出现问题,如果父母一直选择干预,那么孩子只会一遇事就寻求帮助,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。  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12张

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,满分的父母,懂得渐渐放手,得体退出。

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新闻,一位杭州妈妈写信拒绝给26岁儿子买房。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13张

在这位妈妈看来,给子女买房,并不是父母的义务。

因为26岁的儿子,已经不像小时候一样,只要哭闹一下,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

虽然父母依然是子女的后盾,但不能永远顶在子女前面。

未来终究是子女一个人走。

鲁迅先生曾在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》一文中写道:“父母对于子女,应该健全的产生,尽力的教育,完全的解放。”

给孩子最好的成长,是学会放手。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14张

聪明的家长,懂得爱与管教相伴

周国平曾说:“与孩子交朋友,是父母的最高境界。”

深以为然。

记得有一集,刘星又在学校闯了大祸。

拆学校的凳子,打同学,在学校撒纸……气得刘梅,满客厅追着刘星打。

一直有自己独特育儿理念的爸爸夏东海,提出由他“暴揍”刘星。

可是关门后,画风一转,两人双双演起了苦肉计,夏东海更是直说:“以后时间长了都是哥们。”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15张

这一出,不仅让刘梅撒了气,还成功地让刘星认识到了错误。

聪明的家长,懂得与孩子成为朋友。

孩子是独立于父母的个体,父母应该平等相待。

孩子犯了错,父母可以教育,但是一定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。

父母和孩子做朋友,并不意味着无底线地满足孩子,而是建立在规则之上。

前两天,同事张姐向我诉苦,“我一直都是一个开明的妈妈,和闺女以朋友身份相处,可是为什么闺女不听我的话呢?”

原来是,张姐10岁的女儿小米最近总是偷偷地拿张姐的钱。

第一次发现时,张姐非但没有及时地制止女儿的行为,反而报以“宽容”地说,“以后没钱可以直接找妈妈要的。”

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小米,自然没有听进张姐的话,对于没钱依然选择偷拿

如果只是单纯地强调和孩子做朋友,而没有规矩可言的话,很容易养出没有边界感、不懂地尊重父母的孩子。

聪明的家长,不仅懂得如何和孩子做朋友,还懂得如何做“敌人”。

真正的教育,是爱与管教相伴。  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16张

15年后重看《家有儿女》:这几个育儿经验,值得父母学习一生 育儿-第17张

小时候看《家有儿女》,热热闹闹的一家人,是童年快乐的一剂良药。

长大后再看《家有儿女》,才发现藏的全都是人生经验。

原来那个温柔的爸爸,不知不觉中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。

儿女,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儿女。

他们有自己的想法,有想要到达的未来。

正如《目送》中说:“所谓父母,就是不断对着背影即欣喜又悲伤、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那些人。”

共勉。

相关推荐:儿童教育/育儿经验